... 发布于2024.05.18

贸易额4年翻一番!中俄贸易驶上“快车道”|外贸新趋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新任期的首次出国访问圆满落幕。

在此之前的202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俄罗斯作为自己新任期的出访首站。

两次“首访”,背后既是两国元首之间的高度互信和密切互动,也是两国不断深化合作交流的又一实证。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俄双方依然坚守初心、合作共赢,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事实上,近年来,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往来更加密切,同时贸易额不断创新高。据了解,当前,中俄贸易额从2019年的1100多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亿美元,4年翻了一番,提前超额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贸易目标。今年1—4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7%,达到765.8亿美元。根据此前确立的目标,2024年双边贸易额将继续提升至超过3000亿美元。

“中俄不断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两国政府高层的密切合作以及企业之间日益紧密的商业联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陈新光撰文表示。

当前,中俄双边贸易成色十足,全方位合作项目遍地开花,有力推动两国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这样密切的合作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强顶层布局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年。此次普京访华,给中俄两国带来了更多发展新机遇。

访华首日,两国元首听取了两国政府间各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汇报投资、能源、经贸、东北-远东、人文、国际等领域合作情况,对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对未来合作建议表示肯定。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签署经贸、自然保护、检验检疫、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声明强调,中俄务实合作是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繁荣,保障技术进步和国家经济主权,实现国家现代化,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世界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

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4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刷新了历史纪录。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也超过德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成为继美国、日本、韩国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对此,习近平强调,双方要进一步优化两国合作结构,巩固经贸等传统领域合作良好势头。

一个亮点是,此次中俄元首会晤中,普京表示,俄方愿同中方落实好《2030年前俄中经济合作规划》。

“当前,两国经贸往来再创新高,各领域务实合作蓬勃发展;同时,跨境电商、智能升级、绿色发展等成为新的增长点,正成为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如此,两国能源资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传统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尤其是能源合作为保障中俄贸易量的持续上升增加了重要砝码。”陈新光表示。

不仅如此,中国对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黑河界河公路桥、同江界河铁路桥陆续通车,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滨海1号”“滨海2号”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等互联互通项目正在刷新两国互联互通格局。

贸易互补不断拓宽两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京一个重要行程就是参加中俄博览会开幕式。 据了解,中俄博览会自2014年首届举办以来,共有7200余家中俄企业、超过105万名客商参加,累计签约4468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欧亚司司长刘雪松介绍,中俄博览会作为两国间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经过多年潜心培育,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深化双边经贸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中俄博览会意义深远,不仅企业深化合作、拓展新机遇,也代表着两国高层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

当前,在中俄两国贸易结构中,两国经济结构互补、市场互补、技术互补,比如,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07亿吨,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而俄罗斯在轻工业、消费品和电子产品方面市场需求巨大,但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中国是其重要的进口商品来源国。

这样的互补,为两国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分析称,当前中俄在科技创新、跨境电商、汽车制造等新兴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将为两国发展振兴提供强劲助力。

一个亮点是,中俄经贸合作的显著特点是大量使用本币结算。2023年中俄贸易中,90%以上是用本币结算,其中卢布占33%,人民币占60%,其他币种占7%。这为国际贸易结算的创新积累了经验。

“当前,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俄经贸的稳步增长,也将不断拓宽贸易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并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陈新光表示。